夜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百四十九章 金融弊端,細縫父女by孔羌筆趣閣,夜深,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金融弊端
張居正的折銀政策就是所有賦稅從原本的實物繳納全部折算成銀錢繳納,同時廢除朱元璋所建立的寶鈔。</p>
前者看起來并沒有問題,畢竟按照以前賦稅的繳納都是以實物來計算的,比如農(nóng)民種糧食,按比例繳納糧食,紡織養(yǎng)蠶者繳納絹布,商人貿(mào)易按比例繳納銀錢或者物資等等。</p>
這些物資為主的稅賦朝廷收取后,還需要進行繁瑣的運輸和分類,然后再由相關(guān)部門來進行分配、發(fā)賣最終兌換成銀錢,這就大大加重了各級官府的勞動強度,再加上許多物資儲備是有著時效,在來不及處置的情況下,超過時效的物資會在價值上大打折扣,甚至成為無法使用的廢品。</p>
這也是之前大明戶部每隔一段時間會對各庫進行清理,從中挑選出不易儲備的物資進行低價售賣甚至直接處理的原因。這樣做的浪費情況非常嚴重,張居正看到了這點,為簡化程序,加強賦稅的征收效率,直接在變法中實施了一切賦稅全部折銀的手段,也就是說自張居正新政后大明所有的賦稅不再按實物繳納,一切都以銀錢折算。</p>
這樣做對老百姓和朝廷都有相當?shù)暮锰?,但張居正沒有想到的是實施中隱藏的隱患。在張居正在位時,這樣的政策因為實施嚴格固然沒有問題,可當張居正去世之后,這種政策就開始產(chǎn)生弊端,主要問題在于折銀比例的評定完全在地方官吏的手中,老百姓根本沒可能改變,而官吏為了從中獲利對普通百姓的折銀拼命往高了計算,此外還增加了銀子的火耗,而對有所勾結(jié)的商人士紳卻一降再降,從而使得老百姓的負擔一日重于一日,最后交不起賦稅只能賣田賣兒女,最終流離失所。</p>
除去這點,就是寶鈔的廢除了。寶鈔制度是朱元璋建立的,也是洪武年間開始強力推行的。</p>
但因為大明初年,國家一直處于戰(zhàn)爭時期,財政吃緊白銀不足,所以效仿宋朝的交子推行寶鈔,寶鈔的推行一開始效果還不錯,可因為當時人的目光局限性加上后續(xù)財政的原因使得朝廷一缺錢就不斷印發(fā)寶鈔,從而使得寶鈔不斷貶值,最后造成了寶鈔面值和價值的嚴重不符。</p>
等到大明中后期,寶鈔的價值已貶了許多,大部分人幾乎不想使用寶鈔,但由于有朝廷制度在又不得不使用,這就造成了寶鈔的信用降低到了無人想用的程度。</p>
而且按照朱元璋的寶鈔制度,銅錢和寶鈔才是大明真正的官方貨幣,黃金、白銀這些高價值金屬并非官方貨幣,杜絕民間交易??纱竺髦泻笃陂_始因為寶鈔的大幅度貶值白銀逐步取代了寶鈔的作用,當初的貨幣制度已名存實亡,無論是民間或者官方,白銀作為貨幣取代寶鈔已得到了相當認可。</p>
可關(guān)鍵問題在于寶鈔作為官方貨幣的地位還在,白銀哪怕再有價值也不是真正貨幣。就算民間存在著大量白銀交易的實際現(xiàn)象,可對于大明官方而言這種交易是違法的,只有用寶鈔交易才算合法。</p>
張居正在這種情況下順勢而為,推動了廢除寶鈔改用白銀作為貨幣的政策,表面看是一種進步,而且也得到了很好的效果。但張居正就算有天賦之能,卻也不是真正的經(jīng)濟學家,他沒能想到因為他這個政策的推行造成了一個極為嚴重的后果,那就是大明原本官方貨幣——寶鈔的廢除后使得白銀徹底取締了寶鈔作為貨幣的作用,而民間又因為白銀的易儲存和高價值使得白銀流入富豪人家之手后變成了儲存財富的死物,從而失去了原本貨幣流通的職能。</p>
貨幣如果不能流通,或者說不能有效流通的話,那么就會產(chǎn)生兩個問題。</p>
一個問題是貨幣本身的價值大幅度開始上升,超過了原本的實際價值。另一個問題就是導致市場上缺少白銀流通,從而造成物價上漲,朝廷收入大幅度減少,再加上其他各種因素,朝廷因為缺少白銀也不可能進行有效的貨幣市場干預,包括用一系列手段進行經(jīng)濟調(diào)節(jié)。</p>
張居正雖是能臣,卻不是完人,他在新政中因為目光限制考慮問題不全面,造成制定政策的疏忽其實是正常的。而且張居正活著的時候,因為他的鐵腕手段和政策的嚴格推行,當時并沒有顯露出這些弊端來,但他死后就不一樣了,雖然他的新政因為張居正的去世無疾而終,可張居正在折銀和廢除寶鈔制度以白銀替代寶鈔的政策卻依舊推行了下去,從而產(chǎn)生了嚴重的后果。</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細縫父女by孔羌筆趣閣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夜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夜深并收藏細縫父女by孔羌筆趣閣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