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百八十九章 財政,細縫父女by孔羌筆趣閣,夜深,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財政
“各地的稅款本王記得下月就應(yīng)該陸續(xù)解來了吧?”朱慎錐問道。</p>
溫體仁回道:“回殿下,按理說是,但如今地方稅款是否可按時到京臣卻無法保證,而且如今陳奇瑜、洪承疇、孫傳庭等尚未剿滅地方叛亂,西北諸省這幾年一片糜爛,恐怕……。”</p>
說到這,溫體仁小心看了一眼朱慎錐,見朱慎錐的表情并未有變,這才略松了口氣。</p>
溫體仁所說的這些朱慎錐當(dāng)然清楚,按理說從時間來算地方的稅款這一兩月里就會陸續(xù)抵京,大明朝廷也都等著這些銀子呢??蓪嶋H情況卻不是如此,除去北直隸、山西、山東、河南這些地方已實際掌控在朱慎錐的手里,大明其余省份尤其是包括南京的江南地區(qū),名義上雖尊朱慎錐為監(jiān)國,聽從中央號令,可實際上究竟是什么情況大家心里都明白。</p>
朝廷發(fā)生了巨變,崇禎皇帝名義上依舊是大明的天子,可實際上卻失去了權(quán)柄,而朱慎錐這個監(jiān)國卻是如今大明做主的人。但畢竟朱慎錐就位監(jiān)國時間太短,對地方的震懾力不夠,而且他眼下還沒來得及整頓地方,調(diào)整人員,大明各省依舊是之前的那套班子。</p>
在這種情況下,地方這些官員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又或者做著什么打算誰都無法保證,所以每年的稅款交解是否可以正常運至京師很難確定。就算地方不明目張膽地扣押不交解,但暗中吞掉一部分,又或者找其他理由拖拖拉拉極有可能。</p>
欺上瞞下,這是大明官場的老毛病,地方官員們這些人比猴還精呢,借著這個機會試探一下京師這邊的態(tài)度也是很正常的,這也是溫體仁所擔(dān)心的方面。</p>
假如稅款不能按時抵達,原本就搖搖欲墜的大明財政更是雪上加霜,溫體仁這個首輔不好當(dāng),關(guān)鍵是沒有錢,沒錢什么事都干不了,他今日來找朱慎錐的原因除了北方大捷的封賞外,第二個重要問題就是錢糧的問題。</p>
大明財政在天啟年間還算不錯,天啟年因為魏忠賢的緣故,大明財政維持在每年近兩千萬兩的進項,而且商稅、鹽稅、茶稅包括對外的關(guān)稅等等都保持較高的程度。</p>
其中僅僅鹽稅,崔呈秀擔(dān)任淮楊巡撫之職時改革鹽政,實施了綱鹽法,從而導(dǎo)致鹽稅收入暴增,達到了大明開國鹽稅收入最高的一年,足足有二百五十五萬兩。</p>
崔呈秀是魏忠賢的五虎之首,在清流眼中是不折不扣的閹黨和奸臣,但不能不承認崔呈秀的能力之強,為大明財政做出了巨大貢獻。</p>
而在魏忠賢倒臺后,崇禎皇帝任用東林黨人接替淮楊巡撫之職,上任第一年鹽稅收入就暴跌了近百分之六十,之后幾年每年越低,從最初的二百五十五萬兩鹽稅一直跌到了現(xiàn)在不足四十五萬兩的程度。</p>
不光是鹽稅,茶稅也是一樣,崇禎朝的茶稅連天啟朝的兩成都不到,此外關(guān)稅更是慘不忍睹,從崇禎登基到現(xiàn)在,國家財政收入斷崖式下跌,如今已跌到了僅四百萬兩的地步。</p>
四百萬兩,這可是大明一年的財政收入啊,如果是對于個人來說固然是一筆不折不扣的巨款,可對大明這樣的地域遼闊擁有億萬子民的帝國而言,區(qū)區(qū)四百萬兩財政收入簡直無法想象。</p>
而且這四百萬兩的總額中很大部分都是從老百姓身上搜刮而來的,其中就有崇禎皇帝多次開征的“遼餉”加賦。這些錢對于老百姓來說等于一座大山,壓得百姓們連氣都透不過來,更何況明面上交解中央的是四百萬兩,實際上地方究竟收了多少,又有多少銀子被下面的人貪污,恐怕這個數(shù)字更是觸目驚心。</p>
另外這四百萬兩稅款遠滿足不了朝廷的運轉(zhuǎn),每年光財政缺口至少有一百三十萬兩之巨。這些年,崇禎皇帝拆東墻補西墻,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也填補不了這個赤字,實在沒辦法只能拿內(nèi)庫的銀子往里填,一來二去,從萬歷帝到天啟帝兩朝(不包括其中的泰昌帝)好不容易積攢下來的銀子大部分都填了進去,卻依舊和一個無底洞般。</p>
“不急,先等等,等稅款交解到京再說。”朱慎錐淡淡說道,仿佛對這些稅款絲毫不以為然。</p>
難道朱慎錐真不在乎這些稅款么?哪怕四百萬兩稅款也是一筆不小的錢?。〕⑸舷露嫉戎紫洛伳?。</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細縫父女by孔羌筆趣閣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夜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夜深并收藏細縫父女by孔羌筆趣閣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