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揮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十一章 厚障壁,子不類父?愛你老爹,玄武門見!,席揮毫,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但和外朝太史令這樣的六百石官相比,皇帝心腹之臣的尚書令所代表的權(quán)力要大出無數(shù)倍。</p>
莊助不想看到這位有王佐之材,雖伊呂亡以加,管晏之屬,伯者之佐,殆不及也的老同年就此沉淪下去。</p>
董仲舒的眼睛一亮,又是一黯,“陛下怎會用我?”</p>
十七年前,他的“天人三策”就在這里震撼世人,甚至深刻影響著這些年的政令,“君權(quán)天授”、“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也為世人所知,卻遭到了陛下的惡意曲解。</p>
君權(quán)天授之說,只有天命所授之人,才能推翻前朝,建立新朝,而高祖皇帝便是那個天命所授之人,后繼之君,也是天道認可的人,從法理上否定了造反者的合理性,陛下當然是樂于認可的。</p>
但是,陛下否認了天象災異變化是皇帝無道、天道示警的部分,或者說“約束君權(quán)”的部分。</p>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說更是如此,在原文中,他明明說的是“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其意在“表彰六經(jīng)”,而不是滅絕諸道。</p>
董仲舒要的,是儒家鶴立雞群,不是儒家一枝獨秀,因為他擅長的《公羊春秋》,所推崇的儒學也不是先秦儒學,而是吸收了道家、陰陽五行家、法家的成分改造成的新儒學。</p>
絕了百家,也絕了儒家推陳出新的可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董仲舒清楚知道,一潭死水的學問,終將走向毀滅。</p>
陛下不管這些,一竿子打死百家,又對儒家刪刪減減,只將忠孝、綱常,等等有利統(tǒng)治萬民的部分保留下來,其他的一概刪去。</p>
董仲舒無法預見這樣的儒學,是否會一直成為顯學,但可以肯定,這樣的儒學會受到所有統(tǒng)治者的追捧,以及,子子孫孫無窮匱也的萬民唾罵!</p>
假如讓董仲舒身在權(quán)位,必然試圖更改這一局面,觸動統(tǒng)治根基,陛下又怎么會允許?</p>
莊助看著面前的人兒,語調(diào)遲緩但卻非常清晰地道:“董公只答愿或不愿,其他的,有我?!?lt;/p>
董仲舒默然良久,慨然說道:“若陛下用我,我愿為尚書令。”</p>
“一言既出?”</p>
“駟馬難追!”</p>
君子之約成。</p>
莊助眼中顯出興奮的光芒。</p>
“丞相駕到——”宮殿外護衛(wèi)一聲長長的報號。</p>
丞相公孫弘到了,正要轉(zhuǎn)身進殿的莊助、董仲舒不約而同地停住腳步,隱隱約約望見雨中一乘抬輿和幾個身著披雨的人影也向著承明殿方向來了。</p>
“老相識了,迎一迎吧。”莊助下了階墀,董仲舒也下了階墀。</p>
雖然在下著大雨,視線不佳,但近了對面那行人也能漸漸看清了,正是公孫度、張湯等公孫丞相的兒子、門生、故吏。</p>
須眉皆白的公孫弘獨自乘坐那乘抬輿,在望見迎過來的莊助、董仲舒,連忙吩咐緊跟在抬輿旁的公孫度,“停,快,扶我下來。”</p>
滿臉菊花般的笑,迎著莊助而去,絲毫沒有要將之立斬御前的煙火氣。</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子不類父?愛你老爹,玄武門見!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席揮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席揮毫并收藏子不類父?愛你老爹,玄武門見!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