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湯豆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053【路在腳下】,相國在上,上湯豆苗,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053【路在腳下】
霍光是一位極其復雜的權(quán)臣。</p>
他是冠軍侯霍去病同父異母的弟弟,是漢武帝親自任命的托孤重臣,歷經(jīng)武帝、昭帝、宣帝三朝,期間還主持廢立昌邑王劉賀。</p>
他生前位極人臣,后人將他與伊尹相提并論,稱為“伊霍”,以“行伊霍之事”代指權(quán)臣攝政廢立皇帝。</p>
他死后僅僅兩年,霍氏一族因謀反被漢宣帝夷族。</p>
若是到此為止,或許他就像歷史長河中那些下場凄慘的權(quán)臣一樣,生前享盡權(quán)柄之益,死后家破人亡遺禍子孫,成為古往今來權(quán)力爭斗中一個不那么特殊的注腳。</p>
但是在霍氏一族謀反大案暴露后,霍光之墓未被株連,依舊陪葬茂陵。</p>
而在他死后十七年,漢宣帝因匈奴歸降,回憶往昔輔佐有功之臣,乃令人畫十一名功臣圖像于麒麟閣,霍光赫然位列麒麟閣十一功臣之首。</p>
需知當時霍光已經(jīng)變成一抔黃土,霍家的謀反大罪早已塵埃落定,即便宣帝將霍光開棺鞭尸,朝中亦不會有人進言勸諫。</p>
可宣帝不僅沒有這樣做,反而給予霍光死后哀榮,似乎在他看來霍光和霍家并無關(guān)聯(lián)。</p>
從這個角度來看,至少宣帝心中對霍光無恨,或許他從不認為霍光是野心勃勃窺伺皇位的權(quán)奸。</p>
這些史料在太子姜暄的腦海中一一浮現(xiàn),他望著薛淮沉穩(wěn)內(nèi)斂的神情,狀若平靜地問道:“薛侍讀認為霍光是大漢忠臣?”</p>
“臣并無此意?!?lt;/p>
薛淮搖頭道:“霍光雖無篡權(quán)之實,但他在掌權(quán)之時的諸多舉動,仍舊失了身為臣子的本分,光是他隱瞞遮掩其妻毒殺許皇后一事,便已逾越君臣之道。臣只是在想,霍光從昭帝時期的中興能臣,到后來擅行廢立的權(quán)臣,這期間沒人能夠制衡和監(jiān)督他的權(quán)勢,導致他最終帶著霍家走上那條死路?!?lt;/p>
太子漸漸品出一些深意,徐徐道:“不止如此,實際上在孤看來,武帝臨終時的安排才是后面一切動亂的根源。”</p>
薛淮略感意外。</p>
他今日講霍光是想試探太子對君臣關(guān)系、朝堂體制的看法,同時帶著幾分隱晦的提示。</p>
在沒有開盤之前,誰都不能斷定太子是否會失去儲君之位,薛淮亦不敢倉促定論,因此他要爭取暫時遠離朝爭旋渦,避免成為各方利用的對象。</p>
然而太子主動找上門來,他也不能表現(xiàn)得太過平庸,只能盡量把握好其中分寸。</p>
思來想去,以史為鑒或許最適合他如今的身份與地位,既能給太子留下一個好印象,又不會顯得自負輕浮。</p>
薛淮鎮(zhèn)定心神,誠懇地問道:“殿下此言何意?”</p>
太子溫言道:“武帝臨終前安排四輔臣,本意在于讓他們互相牽制,然而他忽略了霍光曾出入禁闥二十余年,于禁軍中安插大量霍氏親信。在沒有明確四輔臣位次的前提下,權(quán)爭不斷趨于激烈是一定會出現(xiàn)的狀況。昭帝登基主少國疑,四輔臣除了金日磾早逝,其余三人又怎會將年僅八歲的天子放在眼里?”</p>
他還有句話沒說,自古以來廢長立幼才是真正的禍根!</p>
薛淮心中一凜。</p>
他讀懂了太子的未盡之言,對方分明是在隱喻當今局勢。</p>
代王雖已成年,但其人性情乖張行事莽撞,若是讓他即位大寶,于大燕而言恐怕是難以想象的災(zāi)難。</p>
而太子成熟穩(wěn)重久經(jīng)磨礪,顯然是新君的不二之選。</p>
薛淮此刻不禁暗嘆,他是想借霍光一案提醒太子,陷入權(quán)力旋渦里的人無法決定自身的命運,進一步可能粉身碎骨,退一步同樣是萬丈懸崖,身不由己才是真實的寫照。</p>
太子確實想得更深,卻稍稍偏離方向,他在用這樁典故暗示薛淮,支持他這位名正言順的儲君才是明智的選擇。</p>
簡而言之,兩人看待問題的角度本就南轅北轍。</p>
意識到這一點,薛淮明智地閉口不言。</p>
太子卻是談興正濃,繼續(xù)說道:“今日之前,孤一直認為霍光是毫無疑問的奸臣,但是現(xiàn)在孤覺得,霍光亦有諸多無可奈何之處。他生前曾數(shù)度還政于宣帝,可是已經(jīng)太遲了,宣帝或許不會清算他本人,卻絕對不會放過整個霍家,這不單單是因為許皇后之死,而是因為霍家的存在已經(jīng)嚴重危及皇權(quán)的穩(wěn)固。說到底,這還是武帝臨終前留下的隱患。”</p>
見他反復強調(diào)這個問題,薛淮知道他想聽到怎樣的回答,卻只是信服地說道:“聽完殿下這般分析,臣只覺得豁然開朗?!?lt;/p>
太子笑瞇瞇地看著他,贊道:“今日聽薛侍讀講史,孤才是獲益匪淺。侍讀由淺入深以小見大,雖然年輕卻學識淵博,不愧探花之名?!?lt;/p>
薛淮微微垂首道:“殿下謬贊?!?lt;/p>
太子看了一眼外面的天色,隨即命人奉上宮中的點心,顯然不想這么早就放薛淮離去。</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相國在上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上湯豆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上湯豆苗并收藏相國在上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