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不在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3章 老劉是天命在身啊!賢婿啊,你這是,岳父關(guān)羽,我開局勸劉備奇襲襄陽,天命不在身,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老劉是天命在身啊!賢婿啊,你這是要讓孤兒寡母帶兵打合肥?
劉備吃了一驚,猛回頭看向孔融,那眼神好似聽錯了一般。</p>
蕭和亦是滿眼意外。</p>
這個孔文舉,竟然還瞞著自己,藏了這么一道口諭啊。</p>
先前初見時,孔融只給他看了那道遺詔,卻沒想到天子除了遺詔,還另有口諭。</p>
這道口諭,竟還是叫老劉自為天子!</p>
蕭和驚訝之余,旋即明白了孔融先前為何要瞞他。</p>
這一道口諭,可是關(guān)乎到大漢帝位的歸屬!</p>
老劉憑借此諭,將來就能名正言順,廢除劉熙帝位,自己取而代之繼承大統(tǒng)。</p>
而且這種取代,跟曹氏司馬氏那種取代性質(zhì)全然不同。</p>
曹家代漢,名為禪讓,看似合乎法理,實則不過是掩耳盜鈴,天下人皆知曹家是逼迫漢家天子讓位。</p>
劉備則不同,本身姓劉不說,還是奉先帝遺詔,名正言順的取而代之。</p>
合法合情又合理,誰也挑不出半點毛病,說不了半句閑話。</p>
更關(guān)鍵的是,這道口頭遺詔,還是由孔融轉(zhuǎn)述。</p>
孔融是何人?</p>
孔子之后,當(dāng)世大儒,剛正不阿之名天下人皆知。</p>
這樣一個人轉(zhuǎn)述的天子口諭,誰會質(zhì)疑其真實性?</p>
“主公的氣運還真是好啊,這要說不是天命在身,誰信呢…”</p>
蕭和心下暗自唏噓。</p>
劉備吃驚過后,卻是面露惶恐:</p>
“備乃劉氏子孫,匡扶漢室,輔佐幼主,乃是備義不容辭的責(zé)任,備焉敢…”</p>
“玄德公!”</p>
孔融卻打斷了劉備,正色道:</p>
“玄德公的志向品性,融自然是再清楚不過?!?lt;/p>
“然天子有言,只要帝位為劉氏所有,無論是誰,凡能中興我大漢河山者,皆有資格繼承大統(tǒng)?!?lt;/p>
“方今天下,有能力掃除漢賊,興復(fù)我大漢者,唯玄德公一人而已?!?lt;/p>
“融以為,若真到了人心所向,天命所歸那一天,玄德公當(dāng)以江山社稷為重,萬萬不可推辭!”</p>
孔融這番義正嚴(yán)辭之言說下來,說到劉備是啞口無言。</p>
蕭和不禁心下暗贊,大儒就是大儒,這大道理說起來是一套一套的話。</p>
而且是有理有據(jù),什么江山社稷,什么中興漢室,句句都重若泰山。</p>
這一通大道理壓下來,莫說是劉備,連他也無言反駁。</p>
況且他根本就不想反駁,孔融本來就是說了他想對劉備說的話嘛</p>
“孔少府,備…”</p>
劉備吱唔了半天,卻依舊不知如何回應(yīng)。</p>
蕭和眼珠轉(zhuǎn)了一轉(zhuǎn),便趁勢道:</p>
“孔少府放心,既有天子遺詔,若真到了那一天,我家主公為江山社稷計,必定不會推辭。”</p>
劉備一愣。</p>
我這兒還沒點頭呢,軍師你就替我答應(yīng)了?</p>
蕭和卻不給劉備考慮的機(jī)會,話鋒一轉(zhuǎn):</p>
“主公,據(jù)咱們細(xì)作回報,曹操已率大軍回許都,我料他不出數(shù)日,必會盡起大軍來奪回宛城。”</p>
“這正是我們襲取宛城之目的所在,和以為我們?yōu)橄鹊叟e喪后,有三件事要做。”</p>
劉備的思緒,立時被引回了眼前局勢,忙問蕭和要做哪三件事。</p>
“這第一件事,主公當(dāng)向天下人公布曹操弒君之罪狀,號召四方忠于大漢的仁人志士,共討曹賊?!?lt;/p>
“第二件事,主公當(dāng)即刻著令于秣陵營建宮室,并護(hù)送皇后母子還秣陵,待戰(zhàn)事稍有緩和時,主公便可以大將軍身份,于秣陵扶立濟(jì)陰王登基,繼承大統(tǒng)。”</p>
“這第三件事,也是最為緊要之事,我們要趁著曹操主力在北,趁勢將合肥拿下,以將戰(zhàn)線推進(jìn)至淮南一線,確保秣陵乃至江東之安?!?lt;/p>
蕭和不緊不慢,道出了這三件事。</p>
劉備捋著細(xì)髯不住點頭,深以為然。</p>
不管是誰射殺的天子,只要是曹操的部下,這筆賬自然得算在曹操的身上。</p>
公布曹操弒君罪狀,便是發(fā)動輿論戰(zhàn),令曹操人心盡失。</p>
至于扶立濟(jì)陰王繼位,續(xù)承漢室大統(tǒng),告訴天下士民,我劉備手握大義旗幟,自然也是重中之重。</p>
然現(xiàn)下曹操大軍兵臨在即,一切事當(dāng)以抗曹為重,濟(jì)陰王繼位之事只能先往后放一放。</p>
而先前平定江東時,蕭和便曾向他提及,秣陵虎踞龍盤,乃形勝之地,當(dāng)將他的霸府遷至秣陵。</p>
如今要扶立新君,秣陵自然也就成了都城的不二選擇。</p>
“前兩件事,伯溫所言極是,吾即刻照做便是,這第三件事…”</p>
劉備話鋒一轉(zhuǎn),卻又問道:</p>
“曹操主力雖已北歸,合肥一線尚留有近三萬重兵,還有夏侯淵,張遼這等猛將坐鎮(zhèn)?!?lt;/p>
“此番吾歸荊州,帶走了三萬余人馬,留給云長他們用于攻取合肥的兵馬,滿打滿算也就五萬人左右?!?lt;/p>
“伯溫可有何奇謀妙策,可以五萬人馬,破了三萬曹軍鎮(zhèn)守之合肥?”</p>
劉備言下之意,合肥方面己軍兵力優(yōu)勢不大,想要硬攻顯然不現(xiàn)實。</p>
以他對蕭和的了解,既是蕭和提到了合肥,想來定已胸有成算。</p>
“這計策嘛,原本和是打算走一步看一步的,不過出現(xiàn)了天子被弒,皇后母子投奔主公這件意外之事,和倒是想到了一計。”</p>
蕭和嘴角微微上揚,眼中透出一絲別有意味。</p>
劉備精神一振,就知道自己沒猜錯,忙問蕭和有何奇策。</p>
“按照原先的計劃,主公當(dāng)親自坐鎮(zhèn)宛城,將曹操主力拖在南陽,和則回往濡須塢,協(xié)助岳丈趁勢攻取合肥?!?lt;/p>
“這個計劃,可是稍稍改動一下,我可大張旗鼓護(hù)送皇后和濟(jì)陰王回江東,途經(jīng)濡須塢時,以慰勞前線將士為名,請皇后和濟(jì)陰王…”</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岳父關(guān)羽,我開局勸劉備奇襲襄陽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天命不在身的小說進(jìn)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命不在身并收藏岳父關(guān)羽,我開局勸劉備奇襲襄陽最新章節(jié)。